屠杰:学跨中西 守正创新
——CAC中华陶艺专访国家级非遗紫檀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屠杰
金 林
屠杰,男,1961年5月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同济大学本科及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瑞士工商硕士,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程师,瑞士归侨,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紫檀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入选中组部“高级专家人才库”;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中共上海市委和政府授予的“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授予的“2007年上海领军人才”、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授予的“2007-2008中国民族艺术创新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授予的“2014中国文化管理年度人物入围100名候选人”等荣誉。
导读:从黄埔江畔到大洋彼岸,从三岁学艺到艺商结合,在五十多年的从业生涯里,屠杰不仅在紫檀、陶瓷、紫砂、诗词、文学等多种创作领域中显示出天才般的驾驭能力,还成功地实现了从艺术家、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多重身份的灵活转换和无缝融合。他一直以虔诚的耕耘心态,在东西交融的语境中不断地寻找着艺术发展的方向。为了承载这些岁月的印记和思考,他还亲自设计并建造了一个宝藏容器——上海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以一座展览馆的姿态,向世人展呈着他一路成长的时代艺术传奇。
凡到访过上海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的人,在观展后无不热血沸腾,惊呼震撼。从紫檀雕刻到陶瓷紫砂,从诗词歌赋到书籍出版,这座由自己投资,涵盖八大展区的国宝级展览馆通过作品、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艺术家屠杰在传统木雕、石雕、金属雕、牙(骨)雕、陶瓷、紫砂、书画等诸多领域的海派艺术风格的卓越成就。人们在为作品拍案叫好的同时,也不禁对这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在当代的全能型艺术家肃然起敬。
在上海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在屠杰先生的大量紫檀木、黄花梨木等木雕作品里,无论是以写实和传神取胜的传统人物雕刻,还是以比例和线条见长的现代抽象造型,抑或是那些悬挂在墙上密密麻麻的白描速写手稿,几乎每件作品都像教科书般地让人津津乐道,耐人寻味。他的木雕作品,就像是打开了一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大门,这里有着宏阔的视野和鲜活的内心,也有着深入历史同时穿越东西的力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屠杰创作了大量的木雕艺术品,其中紫檀雕塑艺术品一千余件,获外观设计专利几十项和国家与省市级展评金奖、银奖等几十项。他的作品大的高达2.7米,小的只有几厘米。著名文物专家、学者王世襄称之为“中国紫檀雕刻第一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之深、技艺之精湛,在“济公百态”展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走进展厅,仿佛打开了穿越千年的时光密码。屠杰用紫檀木、黄花梨木、瘿木等材质创作了二百多件题材不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形神生动的济公雕像,这些人物造像作品似乎散发着某种穿透的魔力,让人感觉近千年的光景不再久远,而被世人所喜爱的济公形象,也以想象不到的鲜活感近在咫尺,其技艺之传神,让人惊叹不已。然后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会赞叹人类的创造,最后因为对创造的膜拜产生皈依感、追随感,甚至是民族的自豪感。
更让人称道的是,屠杰先生还选取自己素描绘图稿中的100个济公形象图,恰当组合而绘制成一组四幅的各有25个济公形象图的《济公百态》,并于每幅上配之以七绝诗作赞评,同时着有《济公百态谱》,将济公百态雕塑作品与学术理论、文学、绘画、书法合璧展示。从文字到图像,从平面到立体,全方位地增厚了美学内涵。而且颇有意味的是,几乎每件作品都以通俗易懂、喜闻乐道的四字命名,充满大道至简的哲学意味。
屠老师是紫檀雕刻艺术大师,同时也是陶瓷、紫砂艺术大家,我觉得这一点尤其不能忽略。其作品中对宗教融合、人物肖像和颜色釉的理解和表达,大胆且极具个人特色。在瓷板画创作选题中,屠杰把中国的佛教、道教创始人和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代表人物尊置于同一画面,例如《天道同一》中,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和阿拉伯人政治家、伊斯兰教的先知默罕默德;《宗教本怀》中,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和基督教各派信奉的救世主耶稣等都创造性地在同一画面中并肩而立,使共同、共通、共享、共建等具有普世意义的宗教文化得到了大力宣扬。他还创作了系列的以古代宫廷黄釉为基色的水浒传108将,其气势之恢弘,让人印象尤为深刻,这在系统林立、恩怨复杂的中国陶艺届几乎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参观上海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除了感觉到由衷的震撼,也让我对“传统、现代、创新”这些过去常用的字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实生活中,有些常常标榜着创新的人,可能并未真正地接触过传统,更谈不上深刻的研究,而部分对西方现当代风格嗤之以鼻的人,也或许从来都不曾踏足过远方。自小传承家学、长大求学海外的屠杰则不仅能将传统写实塑像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亦能将现代几何雕塑驾驭得“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他用一展馆的作品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应当是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规律,了解材料特性和工艺特点之后,才能进行的全新创造。屠杰的作品,无疑是兼具传统和创新的,他的创新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材料的把握。屠杰的作品材质运用广泛,涵盖木雕、石雕、金属雕、牙(骨)雕、玻璃雕、陶瓷、紫砂、书画等,每一种媒介背后都有其特殊的材质属性。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要对诸多材质性能有着广博精深的认识,没有大量刻苦的研究,肯定是不行的。他对材料的认识很深刻,知道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什么样的工艺,适合做什么样的东西,甚至包括对物体内在性能的把握,例如物体是寒性、温性、还是暖性的,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颇有讲究的内核,屠杰都能够收放自如,巧妙应对。不同的材料,在他的创作里都找到了属于它们的最好归宿。
其次,对工艺的创新。屠杰的先祖屠诗雨、屠文卿系明清两代宫廷御用紫檀雕刻名匠,其爷爷屠敬书也是清末民国初上海滩的一代紫檀雕刻名家。源远流长的家学传承,让他对传统紫檀工艺的接触和理解要比普通手艺人早得多,也印象深刻得多。作为一种处理材料的手段,紫檀工艺经过长期发展,留给后人创新的空间已然很小,但凭着一股钻研的劲头,屠杰开创了紫檀根劈雕新技法。劈雕就是巧借木料之天然,因势造型,因形施艺,先劈后雕,施刀不多,但求神似,效果浑然天成。
最后,对形态的创新。与绝大多数艺术家只能驾驭某一种风格的艺术形态不同,在屠杰的创作世界里,形态语言几乎是不设限的,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每一件作品都值得很好的研究,有的甚至直击灵魂。例如紫檀作品“搏”以“鲤鱼跳龙门”为题材,创作的是一条巧妙保留残缺痕迹来表现“残缺美”的大鲤鱼,形态是眼睛圆睁,嘴吻大张,腹空肚瘪,身有伤残,以此来赞美其表现的不畏艰难、逆流而上、勇于拼搏的精神。这对于身处逆境的人们,尤其是魔幻般的2022年而言,着实有着太多不一样的感悟。
屠杰是一个综合的全能型人才,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应该是斜杠青年的典范,放眼整个艺术圈,都是极为少见的。他是紫檀雕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个研究学者,一个画家、一个陶瓷艺术家、紫砂艺人、一个企业家、一个有着诗歌浪漫情怀的文学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是一个活跃于儒释道和佛学之间的布道者。作为艺术家,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极高的荣耀;作为教育家,他创办上海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研发传习,艺传儿子与徒弟学生等,桃李满天下;作为企业家,他亲自设计督造了多家医院、银行等项目工程;作为慈善家,他向社会捐赠了三十余件价值连城、精湛的木雕艺术品,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除此以外,他还著书立说,出版有《紫檀雕刻艺术创新论》、《紫檀雕塑第一家》、《紫檀雕刻》、《济公百态谱--暨五言绝句诗百首》、《观音瑞相百尊--暨诗词百首》、《华夏精粹》等专著,凭以确立人们对于紫檀雕塑的认知感和历史感。屠杰通过自身的不懈创作和无私的奉献之举,在新时代体现了东方主义的精神,足见其内心的雄浑、博大、柔爱和温暖。
当被问及是如何在艺术家、企业家、建筑师等诸多身份中自如切换,且都硕果累累时,屠杰给出了最朴实无华的回答,那就是静心和研究。参透下来,就是当你认识世界的方法有着自己的思想,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愿意付诸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从事文学、陶瓷创作、甚至做企业都能成功,也就顺理成章了,正如朱熹笔下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木心曾在他的笔记里写到:“幸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像塞尚的画一样,幸福是一笔一笔的”。我想屠杰先生的内心一定是丰盈而幸福的,因为在他身上,除了手艺人必备的勤恳和钻研,还散发着一种觉醒的力量,这是一种艺术家少有的清醒,也是人生不断升级迭代的最强大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