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技艺 源远流长
时常有人好奇地问屠杰,你怎么会如痴如醉地沉浸于传统红木雕刻艺术的研究、创作,而且还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屠杰的回答率直而真切:“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华夏子孙的热血,因此,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是兴趣,还是基因,抑或是情结、缘分,使屠杰投身于紫檀雕刻艺术事业之中?这需要了解一番他的家世与人生经历,就会找到答案。
屠氏家族在可考据的近五百年的家史中记载着与传统的木雕有着不解之缘,酷爱之情结世世相袭、雕刻之技艺代代相传。明代的祖先屠诗雨本是一个天资聪慧的文人居士,精于绘画与书法,由于受家族传统的影响,对传统木雕也十分钟爱,时常雕刻一些菩萨之类的木雕作品,后来雕刻技艺日渐精通,就干脆放弃文墨,专事紫檀木雕的艺术实践与研究,刻苦努力,终于成为木雕名家,与同时代的高深甫、包天成等木雕名家并称为“明朝一代妙技”,即成为了专为宫廷雕刻、制作紫檀家具和木雕器件以及修建宫廷园林建筑的匠师。晚清,屠氏家族的又一代传人屠文卿在紫檀雕刻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当时的“苏式”紫檀雕刻名家,曾被召至宫廷,在京城“造办处”专司紫檀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后来又回到了家乡苏州,凭借着他的高超技艺和社会名气在城西阊门附近开设了红木作坊,一方面为官宦府邸、商贾深宅打造红木家具,另一方面专门研制雕刻各式木雕佛像和各种各样的小摆件,艺术水平达到了那个时代顶峰。屠杰的曾祖父屠敬书出生在北京,自幼随祖上学习紫檀雕刻,学成后就为清宫承制各式宫廷家具、雕刻摆伯和修缮宫廷建筑中的木器件,擅刻小件,尤精紫檀材质;清末民初,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州;随着上海的开埠和发展,屠敬书移居到上海继续拓展自己的紫檀雕刻技艺;早在1928年,曾在蔡元培创建的杭州国立艺术院进修绘画和雕塑,拜俄罗斯籍薛洛夫斯基先生、英籍魏达教授为指导教师;创作的紫檀雕刻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民国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此为民国美术史开先例之举,意义深远;他在当时五方杂处之地老城厢开设了红木作坊,精工细作的紫檀鸟笼经雕镂镶嵌却繁而不乱,雅趣盎然呈现,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为时人所赞誉;1932年1月,因日本人轰炸闸北而被迫携家避难,遇艰难时势且加年老体衰的他不久便撒手人寰。屠杰的父亲屠汉民从小随屠敬书学习雕刻技艺,后来留学美国成为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授,在油画和雕塑方面颇有造诣;新中国成立后,为报效祖国毅然选择了回国建设,曾任国家交通部总工程师;一直爱好紫檀雕刻,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与西方雕塑艺术相融合的风格,显现出海派紫檀雕刻艺术特色的魅力。
屠杰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良好的言传身教和艺术熏陶,是在紫檀雕刻艺术世家所特有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常受耳濡目染影响,已经略知了家族中先辈们与紫檀雕刻这一门艺术相联结的渊源,已经在内心里积淀并渐渐加深了与紫檀雕刻的情缘。有一天,他在家中翻看一只旧藤笈里的物品,从一堆紫檀木雕小件、画笔刻刀、宣纸砚墨、几块或黑色或紫色的木料、线装书和字画,还有一些青布袖套和拂帚之类物品中,翻腾出一尊紫檀雕刻件《小放牛》,当时开心极了。雕刻件上的牧童和牛的形象都刻画得那么鲜活逼真,栩栩如生,一个牧童悠闲自得地趴在牛背上,手持长鞭,背挂草帽,驮着牧童的牛也同样悠闲自得地卧着并回眸相视,仿佛在和它的小主人说话,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这一尊充满童趣的雕刻件打动并感染了屠杰同样充满童趣的心,也激发和放飞了要学习雕塑、要象先辈一样成为一个雕塑名家、要雕刻出许许多多这样的作品来博得大人和小孩赞赏的梦想。还有一件事,更是震撼了屠杰的心灵,那是在“文革”动荡的年代,父亲屠汉民虽然受批判被打倒为“反动技术权威”,却因有艺术特长而被安排去画毛主席的巨幅油画和雕塑毛主席的户外立像,年幼的他常跟随在父亲身后,也曾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边观望,一边做帮手。由此,他朦胧地了解了油画和雕塑,感知了这是十分了不起的艺术,加深了对有着这些艺术才能的父亲的热爱与崇拜。
年少时的屠杰就很聪明、懂事、活泼,还有些许的调皮,且勤劳,有着能吃得起苦的劲头。那时,家庭经济较困难,为了帮助父母维持生活,他时常是步行走很多的路到很偏僻很荒凉的乡间田头的小河边捕鱼捉虾、抓麻雀,用大号的缝衣针自制鱼钩来钓黄鳝,时常在黄浦江边捞鱼虫,时常在黄梅季节用网抓河鳗,下到河边的浅滩挖河蚌、抓螃蟹,还时常到东海岸边挖青蟹,用网捉弹鱼,挖蝽子,撩黄泥螺,用自制弹弓打野鸡,用竹竿顶端抹橡胶液粘麻雀,抓猫抓狗和抓刺猬,刻“菱角”(陀螺)和做弹弓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些是劳动,也是活动,从中既获得了一些劳动成果也增添了童年和少年生活的乐趣,也了解了许多自然界的知识,也培养了经受艰辛与劳累的能力。屠杰每当回忆起或说起这些往事,许多细节会历历在目,时常会感慨于那时快乐多于苦涩、美好多于磨难的获益与体会。
有着聪慧的天赋和很强的自学能力,再加上强烈的求知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屠杰,就形成了木件雕刻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才艺技能。童年时,木头和刻刀就成了时常相随于身的好伙伴,不停地雕啊、刻啊,使粗糙的木头在他稚嫩的小手中变成了一辆小汽车或一艘小木船,一次次地赢得周围小伙伴的羡慕和大人们的夸奖,同时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自信;到了中学时代就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参加了学校的航模兴趣小组,如鱼得水,施展出天赋和才艺,仅凭一张并不起眼的照片就模仿着制作出一艘像模像样的四桅海盗船,参加在上海大世界青年宫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航模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令评委观众们啧啧惊奇的是他制作的这艘海盗船竟然没有用一根钉子;他是在父亲屠汉民的指导下,制作上运用了堪称精良的中国传统木雕工艺,采用了木质榫卯结构来进行全部构件的组接。他在学习中国哲学与历史、诗词与音律、书法与绘画等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接受能力很强,因而在这些方面的入门、粗知直至精通,进步得特别快,多有优良表现与作品展示,常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赞扬。在当时社会上流行半导体收音机的时候,他仅凭自学就自己动手装配成功半导体收音机、扩音机;在显像管电视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他订阅了一份无线电杂志,按照杂志上刊登的电路图,运用掌握的电子技术和从市内多家电子元件商店买来的电子材料,相继装配成功从九吋、十二吋到二十一吋的电视机,并热心帮助装配和提供给邻里熟人,大受赞赏。他还主动教一些暂无工作的回城知青修理电视机、冰箱等,帮助创办家用电器修理铺,以解决就业问题。他也曾爱好过摄影,通过自学钻研摄影知识、掌握相机性能、探索拍摄技巧、提高暗房技术,很快就达到了准专业水平,拍摄的照片画质、景深、光线等俱佳;并刻意追求把自己的文学、音乐修养认知水平揉进景观艺术照的摄影中,使摄影作品内容更具浓郁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思想性。他由旅游后带回来的奇石而激发了创作山水盆景的兴趣,迷上了这一种以山、石、草、树在盆器中排列组合构成景观的造型艺术,于是,他开始了创作,以自己亲历过名山大川、体验过自然之美的灵感来构造于小中见大的一个个的盆景之中,对山水、花草、景致、人物等均作精妙布局,展现了山水盆景的生动美妙、内涵丰富的艺术之美;“文革”结束后不久,社会文化艺术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为了检验自己创作的山水盆景有没有被人收藏的价值,他把自己的山水盆景拿到了艺术市场上去出售,结果是颇受人们青睐与购买。在1979年,大学生的他,创作的山水盆景《山高水长》在首届全国盆景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并因此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学会中最年轻的会员。
先辈传统技艺的传扬、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与知识技能的积淀,这些都是奠定了他日后专注并卓有成效地从事紫檀雕塑艺术事业的深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