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杰访谈录
檀雕艺韵蕴浓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紫檀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屠杰访谈
采访人:屠先生,您好,又一次高兴地来对您进行采访。得知您已经安排好将在12月初到广东深圳市举办一次紫檀雕刻作品展览。请您谈一谈这次办展的目的与意义。
屠杰:是的,是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深圳市首届爱心助残紫檀雕塑艺术精品展”。举办这次展览是为了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行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选择的时间是12月3日,正是第二十五个“国际残疾人日”。这次活动,得到了上海市侨联、深圳市残联和残疾人企业家协会的支持与协助。将举行紫檀雕塑艺术精品宣传、拍卖、认购活动,把拍卖获得收入的一部分捐赠给残疾人事业。
采访人:这也是一次公益慈善活动,是关怀和帮助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义举。那么,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有哪些系列,主题是什么?
屠杰:这次我将把自己精心创作的紫檀雕塑100余件作品带过去展览。这些作品如果按内容分类来说,主要有儒释道文化历史人物雕像、现代与抽象的人物雕像,还有花鸟虫鱼等造型的摆件。每一件作品均配有有关创作题材、立意、形象描述、运用技法等内容的文字说明。整体体现的是紫檀高雅陈穆的“木味”和构思与造型的巧妙、雕刻技艺的“刀韵”。这些作品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檀雕艺韵”。
采访人:您这次为什么会选择了去深圳进行作品展览,对您来讲这些作品有什么重要意义?
屠杰:说到选择在深圳进行作品展览,考虑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两方面:一是,有熟识的朋友在深圳,曾多次提出让我去办展;此前应朋友之邀去了一趟深圳,结识了市残联等一些新朋友,谈到办展可以达到宣扬紫檀雕刻艺术文化和扶助残疾人事业两者并举的效益,以前,我曾举办过类似的公益性展览,因此,这正合乎了我的意愿,就与有关部门与人士协商后达成了一致意向。二是,紫檀木雕精品的产地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州、北京、上海等地,还有广东的广州;广东的潮汕、佛山、揭阳等木雕很有名的,多有构图、技艺方面的特色;此次去深圳办展,是可以让更多人来认知一下海派紫檀雕刻技艺,正是一次可以与观展来的木雕同行、名家作一些技艺交流的好机会。博采众长,才能促进自己的雕刻技艺水平更进一步。
采访人:请您谈谈这些作品的创作故事?
屠杰:我是早在1979年入学上海同济大学的理工科学生。那时候,还未开设艺术类的专业。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自己所很感兴趣的文学、历史、艺术等书籍,在留学欧美的学习与游历时,都是与人文艺术相关联着。这些知识的积累,为我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回国后,我在继承家学,从事紫檀雕刻的创作时,就把创作历史人物雕像确定为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这次办展中的展品有老子、济公、观音、达摩、关公等人物雕像。以济公雕像来说,选取的是造型多样、形态各异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表现的立意、题材等各不相同,取用的材势各不相同,运用的技艺或不相同,表现出的整体造型也是各不相同,但力求达到形神皆备,使观赏者感觉到或领悟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内容。举个例来说,其中有一件名为《济公斗蟋蟀》的作品,我在确定题材后,是经过反复琢磨的构思,才确定了人物造型,表现的是为百姓抱不平而得胜之后有着轻松愉悦神态的济公,他随意地坐在石板地上,两眼看着手掌中的蟋蟀,脸上流露出的是几分得意与解气的微笑。知道这一故事的观赏者,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立意。
采访人:在创作中,您遇到过瓶颈或者困难吗,能和我们谈谈您是怎样突破瓶颈和克服困难的?
屠杰:说到瓶颈、困难,经历了这么许多作品的创作过程,自然是遇到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困难,遇到的所谓瓶颈倒是不多的。如何突破瓶颈,如何克服困难,我就各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创作高1.921米、宽0.93米、长2.1米,重达1.6吨、上百件榫卯组接的大型作品《世纪龙舟》时,遇到了一大瓶颈,就是在构思中如何确定龙舟舱面上三层楼台式建筑的细部造型,简明地来说,就是立柱的龙饰、大檩的刻花、立柱间的花饰、扶栏的雕花、柱帽的花饰、栏板的纹饰、屋顶檐角的造型、屋脊端角的造型、山墙壁雕的形象,等等,都需要有根有据地来考证、确定,是不可以凭想象来确定的。为了准确地体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我是翻阅了许多的资料,借鉴了祖辈传留下来的龙船造型,并进行了多次的校对,花上了很多时间,终于完成了整体构思、造型绘图。
说一个在创作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吧。紫檀雕刻工艺技法主要有选、绘、雕、磨、漆,还有榫卯组接。其一的选,就是对所用材料进行全面细察、分析,也就是要选优,选材质,选料性,选形势。确定作品的题材立意后,选很是重要,也是遇有意想不到困难的一个过程,有时会发现想选用的木料的纹理,或色泽,或材势,与要创作的作品形象有一点不搭配、不合适之处。这时,往往就会纠结,就需要再作观察、考量,实在觉得不可取用,就只能是舍了这个而去选其它了。选好木料,也是创作中马虎不得的事情。
采访人:请您谈谈留学欧洲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欧洲的艺术文化是如何反映在您的作品中的?
屠杰:我大学毕业后就在国企工作,后来成了单位的骨干、干部,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前途光明,让许多人意外的是我却毅然选择去国外留学,因为在我的心中一直有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自己所酷爱的紫檀雕刻艺术的理想。之所以去国外留学,为的是去学习与借鉴西方艺术的特色、技艺。留学期间,我学习进修了环境艺术、工艺美术设计等知识,游历、参观了一些国家的艺术博物馆,直接地接触到了不少西方雕塑巨匠的经典作品,在观赏中去领略、感悟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深邃、构图或造型的独特、技艺的精湛,使我受益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段经历,应该说是难得的、很是珍贵的直接接触、认知西方艺术的经历,对于我回国后进行的木雕、包括紫檀雕刻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用形容词语来说,是重大而且深远的。从作用上来说,给了我在木雕创作上的构思、意向、造型、技法等多方面探索和创新的启发、促动。
回国后,我在一些作品的创作中,既做到基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主体要求来表现,也注重借鉴西方雕塑艺术的表现要求,努力地追求两者的合理融合。在创作思维上,中国雕塑偏于象征、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西方雕塑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不同的主要特征是,中国雕塑写意,西方雕塑写实。在我的一些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如孔子、老子、观音、济公、达摩、关公等,表现动物形象如鱼、蟹、马、牛、虎等,做到了讲究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表现,追求美与善,也追求真,力求形似、神似,达到形神兼备。
采访人:济公系列是您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请问在济公系列的创作中,您的灵感来自于哪里,为何选择雕塑济公这个人物呢?
屠杰:我创作的济公形象木雕作品有一百六十多件,在创作的大大小小一千余件木雕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形成了一个系列,我取名为“济公百态”。说到“济公百态”的创作灵感,大致是这样的:在我五岁多的时候,就曾在父亲的指导与帮助下,开始尝试着雕刻济公,到我十几岁的时候,先后共雕刻了3件。在回国后进行连续创作时,我在选材时,看到了那些不规则形状的紫檀木段、树根,想到了要取其材势来创作一些作品。经过多次思考,确定了适宜选用的形象造型,主要是创作家喻户晓、历代以来被人们普遍尊奉为活佛的济公形象。济公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得道高僧,为人直爽仗义、济困扶危,在民间传说中故事很多,表现的人物形象却是:鞋破帽破袈裟破、喝酒食肉、举止颠狂。这些材势多样的木段、根段,正可以用来表现其中的一些形态各异的济公形象。由此,我依据文史、传说等,构思、绘画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济公形象素描,同时,生发联想,创作了“济公百态”诗,以每一个诗名与每一个素描形象相对应。在创作中,我顺应材势,多加琢磨,巧妙构思,运用了斫劈与雕刻并举的劈雕、根劈雕技法,一个接一个地创作完成了系列的“济公百态”。通过“济公百态”活泼灵动形象的表现,宣扬了乐观仗义、慈悲为怀、惩恶扬善、济世助人的济公精神。
采访人:数十年的艺术创作,您对紫檀雕塑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未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屠杰:紫檀雕刻技艺,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家学;对于中华传统工艺来说,已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无论是作为家学的传承人,还是作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都有义务与责任,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并且应该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尽管面临着原料越来越贵、手工技艺学习难度大、后继乏人等现实困难,但是动摇不了我的信心、理念。在紫檀雕塑艺术的创作中,我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学习与继承、创新与传授、开拓与发展。
紫檀木、黄花梨木等,是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的名贵木料。好料需要高手来打理。要把名贵的木料制作成理想的工艺品,制作成艺术精品,是需要制作人具备称得上是精湛的技艺。怎么才称得上是技艺达到了精湛呢?我以为,要有创作时的构思、选题、立意的正确把握,这些是以知识积累、实践获得为基础的;要有选、绘、雕、磨、漆等工艺的熟练、精准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名贵的木料制作不成艺术精品,那是遗憾。在紫檀雕刻创作上,要不留遗憾,就必须养成精湛的技艺。
今后,我将继续创作出一些中华历史的文化名人形象,还将在追求创新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生活气息、风貌的作品。我有信心,让紫檀雕刻这朵工艺美术之花在中华艺术文化园圃中继续绽放出艳丽的光彩。
采访人:请您谈一下对于公益的看法。还有,您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对于公益和艺术两者的关系,请您来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屠老师:公益,指的是公共利益,是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从参加公益活动这一层面或范围来理解,这里的公益多指的是救济、扶助、支持之类的群众福利事业或活动,是以利他为内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指向的。
我参加这一类的公益活动有许多年了。近些年来参加的意义较大的活动有:2003年春的“非典”来袭期间,为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在上海市政协和民进上海市委的支持下,我倾力主办了“‘祖国,为您祝福’——屠杰迎‘七一’紫檀雕塑艺术精品展”,展示了我创作的以《生命的誓言》为主题的百余件紫檀雕塑力作,来象征表现抗击“非典”的决心。2003年底,与“八千里路云和月”组委会合作,邀请了海峡两岸和海外的著名艺术家、企业家等知名人士,共同举办了以“中华大团结、艺术寄深情”为主题的“海峡两岸艺术文化研讨展”及义卖活动,把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了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2004年,在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受市委市政府委托精心创作了邓小平同志半身塑像,送北京展示和收藏,以此来寄托上海人民对小平同志的崇敬和怀念之情。2005年,为纪念中国民主促进会建会60周年而制作并无偿捐赠了紫檀雕刻《革命先驱 民进历史》纪念匾额,永久悬挂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的诞生地——卢湾区图书馆馆内。2007年,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作为校友、校董、兼职教授、基金会理事和百年校庆筹备会委员,怀着感恩母校之心,精心准备了16件紫檀艺术珍品作为礼品赠予了参加百年校庆的联合国秘书长、外国首脑和国家有关领导人,并把亲自创意设计、主题为“中庸、和谐、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借鉴同名紫檀雕塑艺术力作《万世师表》为原型的精美玉雕礼品共1000件,赠予到会的来自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贵宾。2010年,在世博会上海活动周期间,创作的紫檀雕塑《世纪龙舟》和《济公百态》被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在宝钢大舞台展出,参与和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我创建的上海中国现代国之宝艺术馆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授予“上海世博会城市特色文化展示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秉承“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精神,向国内外广大参观者免费开放,精彩展示了包括紫檀雕塑作品在内的艺术精品,宣扬了中华优秀文化。2012年6月参加“善学慈善四川行”捐助残疾学生活动。2006年9月,加入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成为理事,多年来一直参加举办的“侨之情”、“侨之桥”等公益慈善活动。艺术馆参加每年的公益伙伴日、非遗文化日、博物馆开放日等公益开放展览活动;常年接待国内外宾客团体参观,发挥了博物馆团体会员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此外,还需提一下与公益相关的大型作品捐赠事情:2001年,向泰国捐赠大型黄檀雕刻作品《世纪观音》,被泰国诗丽吉皇后艺术中心珍藏,我获得泰国国王亲授的“泰中友谊特殊贡献勋章”和“奖牌”;2003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捐赠大型紫檀雕刻作品《万世师表》;2004年,向上海玉佛禅寺捐赠大型紫檀雕刻作品《济困之公》作供奉;2007年,向上海浦东太清宫捐赠大型紫檀雕刻作品《道德天尊》作供奉。
关于公益与艺术的关系,我认为,公益活动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艺术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方法之一;艺术不应该是小众化的,艺术应该进入公共化和社会化,需要把社会和艺术做一个连接,把艺术推向公众;连接的桥梁、渠道多种多样,有商业、时尚、娱乐等,而公益是其中的一个最好的桥梁、渠道;公益与艺术连接,或者说是结合、合作,正是可以达到使艺术进入大众,影响更多人,也就是进入了公共化和社会化。
“参加公益,人人有责”。参加公益,给公益贡献一份力量,是承担责任,是用爱心真情做好事,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对象。我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即便是成功,我更沉醉于精神的自由和富足,金钱和财富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我觉得生活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对社会作出贡献。”我始终坚持着尽责尽力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下一篇:屠杰在接受采访时的照片